10月2日晚上,朝鲜导弹在乌克兰杀疯了,三轮爆炸直接将乌军的重要能源节点炸成废墟。为什么俄军不打击前线,反而开始打击乌克兰的能源节点了呢?
据乌克兰军方公开信息,10月2日晚至3日凌晨,俄罗斯军方对乌克兰实施了大规模远程打击,这次打击首次使用了朝鲜KN-23导弹。
这款朝鲜KN-23导弹外形与俄罗斯伊斯坎德尔-M导弹十分相似,但在实际作战中却表现得更加灵活。
它具备铁路机动发射能力,发射平台灵活,隐蔽性强。而且它的飞行轨迹呈“S型”:导弹在接近目标时会突然抬升,形成类似“S”形跳跃式末段飞行。
这种出人意料的突防方式让乌克兰防空系统难以预测其落点,等爱国者防空系统反应过来时,导弹早已命中目标。
这种轨迹设计也让朝鲜KN-23导弹具备极强的对抗干扰能力。它不依赖卫星导航,只靠惯性导航和地形匹配技术,即使在GPS信号扰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精度打击。
在这次空袭中,朝鲜KN-23导弹重点攻击了顿巴斯地区的重要能源设施——克拉马托尔斯克热电厂。
克拉马托尔斯克热电厂连续遭到三轮精确打击,整个供电系统、变压器和油罐区全部被毁,现场整夜火光冲天。
俄罗斯这轮袭击的目标和过去完全不同。过去俄罗斯主要攻击乌克兰前线兵工厂和铁路枢纽,但这次俄军把全部火力都集中到了乌克兰能源系统的关键部位。
乌克兰能源部10月3日早上公布消息称,俄军重点打击了波尔塔瓦州、哈尔科夫州、基辅州等地的天然气加工站、变电站、主干管道枢纽和电力调度中心。
在波尔塔瓦州的雅布洛诺夫斯克天然气加工厂和谢贝林斯克天然气压缩站被导弹直接命中。
基辅州斯拉武蒂奇市的33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分别被8架“天竺葵-3”高速无人机袭击,配电设备和主机房严重受损。这是一次针对乌克兰能源系统的全面打击行动。
俄军的意图很清楚:不再攻击分散目标,而是要彻底摧毁乌克兰的能源调度系统。
乌克兰国家电网公司当天证实,乌克兰多个地区慢慢的开始实施临时限电措施,其中苏梅州和切尔尼戈夫州情况最为严重,有些地方的居民用电已经中断超过12个小时。
在此次袭击中,俄军还攻击了一栋位于乌克兰城市的普通办公楼。这栋大楼不是军事设施,也不是能源系统。
但俄罗斯国防部紧接着公开表示称,这栋建筑其实就是乌克兰一个专对于俄罗斯居民进行电信诈骗的“运营中心”。
根据俄方披露的信息,这个运营中心组织数百人,长期利用互联网和电信系统对俄罗斯民众实施诈骗,每年非法获利高达数百万卢布。
俄罗斯政府认为,这些诈骗行为已经超出了普通犯罪范畴,它扰乱了俄罗斯的社会秩序,也为乌克兰情报部门提供了重要支持——诈骗过程中收集的敏感信息可能被转用于军事目的,甚至用于招募俄罗斯内部的合作者。
国际军事观察人士指出,俄军的这次行动表明:战争的打击范围正在从传统军事目标扩展到社会系统。
过去主要是针对军队和军工公司进行攻击,现在已经延伸到可能会影响战争走向的非军事领域。
俄罗斯军队在此次打击行动中还展现了新的作战方式——将导弹、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攻击模式。
在切尔尼戈夫州的战斗中,俄军首先派出天竺葵-3型无人机在夜间进行侦察,锁定了一列装载远程无人机的军用列车。之后俄军发射导弹,准确命中列车头部机车,迫使整列火车停止运行。
紧接着,数十架无人机从不同方向飞来,对停驶的列车做全面打击。这些无人机最终摧毁了14节油罐车、10节弹药车和多个燃料储罐。
乌克兰军队在导弹残骸中发现了Nvidia微型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具备视频识别功能,能够最终靠图像比对识别动态目标。这表明俄罗斯的导弹系统慢慢的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其能够在夜间远距离精确打击移动目标。
这种将导弹、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的作战模式,既大幅度的提升了俄军打击效率,也让乌克兰军队的后勤运输系统难以正常运作。
从能源设施到交通枢纽,从通信网络到信息战组织,俄军的导弹攻击正在全面展开。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热电厂,这些目标被摧毁后,影响的远不止一个城市的电力供应。乌军的无人机操作、雷达监测、后勤补给等关键系统都会因此停摆。
而在这场战术变革中,朝鲜KN-23导弹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导弹具有高机动性和快速突防能力,与远程巡航导弹不同,它不需要复杂的引导系统,也不像传统弹道导弹那样容易被拦截。
这场空袭是俄乌战争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朝鲜KN-23导弹的实战,展现的不只是新型武器的效果,也是战争的新趋势——不再是兵对兵、炮对炮,而是系统对系统、后勤对后勤。
从打热电厂到打电诈中心,俄罗斯的导弹打击已不再局限于军事单位,而是向社会系统扩展,意图削弱乌克兰的国家运转能力和社会稳定性。
乌克兰如何调整防空策略,西方援助能否重新构建能源保障,这些暂时还不能确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俄军这一次的导弹袭击,炸的不只是乌克兰一座电厂,更炸出了战争的全新模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