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源股份11月6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11月6日接受4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答:公司早期产品主要以NCA三元前驱体为主,客户结构也相对单一,单一大客户占比较高。自2023年起公司开始持续亏损,根本原因有三:一是受国际限制性贸易政策法案出台以及行业需求减弱的影响,公司NCA三元前驱体产品出货受挫,对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二是金属价格持续波动下行,导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三是公司募投项目在2023年年中建成投产,资产折旧、人力成本、摊销费用等固定支出增加,同时终端需求减弱导致产能利用率较低,影响毛利率下降。在此背景下,公司自2023年下半年起积极寻求转型,推行产品、客户多元化经营策略,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公司已从依赖单一产品、单一客户的企业慢慢地过渡成为产品、客户多元化的企业,产品已涵盖前驱体、中间品硫酸盐类以及碳酸锂等品类,客户覆盖众多前驱体、正极材料、电芯等锂电企业和金属贸易商。
答:公司三季度的经营情况有较大幅度的转变,净利润实现了扭亏为盈,产品毛利率大多实现转正,产能利用率较去年也有所提升。三季度前驱体产品出货量环比、同比均实现了翻番,特别是高镍二元产品持续向好,在储能、机器人等领域需求量开始上涨的带动下增长较快;硫酸钴今年产销量持续增长,钴价的上涨带动了硫酸钴和前驱体产品涨价,对收入和毛利都有正面贡献。此外,公司日本技术服务项目也在第三季度确认了一笔收入,一同推动了公司经营业绩的整体提升。
答:我们跟客户较早已开展合作研发,公司从2022年开始已经有NC产品的开发,受行业定制化特性影响,每个产品及客户的开发周期较长。NC二元前驱体其实还是属于NCA体系,三元材料的核心是镍钴,客户能根据不同产品的类型和使用场景按需配比铝来调节性能,适用范围更广,今年NC产品增量的主要来源是机器人、储能、电动工具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行业。
答:今年上半年碳酸锂行业整体面临价格下行的压力,锂矿及碳酸锂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导致上游提锂企业普遍面临利润倒挂压力,叠加硫酸锂溶液运费占比相对较高的成本因素,公司原材料采购节奏受到了影响。公司今年主要使用回收料进行碳酸锂的生产,但回收料种类繁多,黑粉的镍钴锂金属含量、杂质各有差异,除杂提纯工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原材料数量及价格的影响下,导致产量未达预期。后续公司也会加大硫酸锂溶液的采购力度,同时公司已筹划往碳酸锂原料端去拓展,多途径提升锂原料来源。
答:硫酸镍结晶的主要来源还是MHP(镍湿法冶炼中间品),在镍原料的采购价格系数上涨且销售空间比较低的情况下,硫酸镍结晶利润空间有限,而前驱体特别是高镍产品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好,因此我们会优先以前驱体订单为主,镍原料如有剩余才会考虑去做硫酸镍结晶,三季度也是因为前驱体产品订单增加,硫酸镍产品产量才有所下降。
答:前两年公司为了推动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其中合成段部分产线调整为碳酸锂,而前端产线可以生产前驱体的中间品硫酸盐。经过技改,目前公司整体产能为3.4万吨前驱体、2.4万吨碳酸锂、4.56万吨中间品镍钴盐和0.18万吨球镍。湿法冶金产线的主体设备大多都是萃取槽、反应釜等通用设备,部分产能能够准确的通过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答:公司此前较多是使用矿料进行生产,2024年公司在镍、锂分离提纯技术上获得了突破,使用含镍钴锰锂等锂电池回收料的成本更低、回收效率更加高、产品纯度更好,因此公司逐步加大对回收材料的采购与使用力度,同时持续提升回收料的解决能力,今年公司硫酸钴、碳酸锂等产品也主要是使用回收料进行生产。
答:公司在今年9月底与某日本企业、目标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公司将通过技术输出以及参股的形式,以目标公司为项目实施主体,与某日本企业合作在日本开发和生产某款前驱体。公司将向目标企业来提供技术和工艺,并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分批次向目标公司收取共计48亿日元的服务费用。费用是按照整个项目的进度来分阶段支付的,整个项目跨度约9年,费用收取大多分布在在项目设计及建设期,按照合同计划,预计2025年内可共计收取13.7亿日元、2026年可收取11.3亿日元、2027年可收取3亿日元、2028年可收取6.3亿日元,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会再分5年收取剩余的技术使用费,共计48亿日元。实际收取的金额需以各阶段的实际进度为准。
答:公司会综合判断正股的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对正股股东的影响、公司经营情况、市场及行业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适时下修转股价格以促进转股;